新聞聚焦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寧夏積極探索能源轉型發展新路
一只灰白相間的飛鳥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投下身影,它的翅膀下,一萬余片光伏板微微上傾,迎向陽光。
“西湖”,是人們對靈武市馬家灘鎮境內一處礦井疏干水聚集湖的代稱,位于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寧東電廠以西的毛烏素沙地邊緣。平鋪在水面上的,是寧東電廠占湖面面積約300畝的3×5.98兆瓦漂浮分布式光伏電站。6月28日,這個有著“國內首個礦井水水域漂浮電站”之稱的項目竣工投產。項目總裝機容量17.94兆瓦,投產后平均每年可提供約2506.8萬千瓦時綠色電能、節約標準煤7643.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1萬噸。
“在寧東基地,這種由礦井水形成的湖泊存在多處。這種水域是煤礦排放的高鹽尾水,腐蝕性離子濃度高。項目的浮體材料和結構選用的都是高強度、高耐腐蝕材料,可以有效抵御侵蝕?!眹夷茉醇瘓F寧夏電力公司寧東電廠董事長于洪澤介紹,西湖漂浮電站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它的建設為在更多礦井疏干水域建設光伏電站、盤活閑置區域起到了實驗示范作用。
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將清潔能源作為“六新”產業之一,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加速推動能源產業綠色轉型。在寧夏清潔能源產業鏈條上,從開發到制造、應用,生機勃勃的綠色動能正從熠熠生輝的光伏板上、沙漠腹地、水流中涌射而出。
依托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和“西電東送”重要基地建設機遇,寧夏以國內清潔能源發展和傳統能源轉型“排頭兵”的發展姿態一馬當先,將發展新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的主攻方向,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風光火”打捆外送、新技術應用示范、新能源服務民生、體制機制創新等工作,通過本地消納和跨區外送兩條途徑實現風電、光伏發電高效利用,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以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編制印發的《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為契機,研究印發《關于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27項任務舉措,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構建清潔電力“大電站”,發展清潔綠氫“大產業”。
騰格里沙漠南緣的中衛市沙漠光伏產業園里,6.5萬畝光伏組件在連綿起伏的黃色沙丘上生成大量綠電;
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的78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里,一份綠色動能在等待“激活”;
全區首個光伏全產業鏈項目——寧夏潤陽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及5GW高效電池項目建設現場,對未來“風光”的期許寫在建設者們的臉上……
自治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成了一批大型現代化能源項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煤、電、化、新能源產業鏈,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基礎更加鞏固。2021年,寧夏風電、光伏裝機同比增長5.7%和15.6%,風光電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45.7%,居全國第三位;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5%,居西北地區前列。
從可再生能源到“三綠”發展,寧夏能源轉型發展路徑明晰、舉措有力。
近日印發實施的《寧夏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以推進我區能源轉型發展為導向,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統籌煤炭、電力、油氣生產開發,提升多元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構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撐體系。
“我區將繼續探索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能源轉型發展新路子,推進綠能大規模高效開發、制造產業鏈綠色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弊灾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我區牽頭建設騰格里沙漠和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大基地,統籌區內用電增長和電網消納能力,整合壓砂地退出等土地資源,規劃建設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推動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開展千鄉萬村“沐光行動”和“馭風計劃”。
在推動光伏全產業鏈發展方面,將加快形成以晶硅材料為核心的光伏全產業鏈體系。重點依托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吳忠金積工業園區、中衛海興開發區、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引進風電制造龍頭企業,投資風電等關鍵零部件和配套設備制造項目。
今年5月以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2022年新型儲能項目試點工作,寧夏奧能瑞拉科技有限公司200MWh鈉鹽共享儲能示范電站等一批新型儲能項目加快建設步伐。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著力推動儲能集聚發展。鼓勵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上游材料企業擴大產能,推動電池組、儲能變流器等裝備制造業項目加快建設,搶占儲能制造高地。在推動氫能穩步發展方面,將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重點,發揮可再生能源制氫、現代煤化工產業基礎,推動綠氫多場景規?;瘧庙椖拷ㄔO。(記者 楊曉秋)